上周同時開通的廣石鐵路和珠機城際一期珠海至珠海長隆段,讓廣州在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道路上又前進了兩大步。前者極大提升了廣州的鐵路貨運能力,后者則讓廣州和珠海、澳門之間的城際客運更便捷。
A 廣石線
將廣州地區鐵路貨運能力提高1/3
7月30日,國家發改委批復《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做好與大灣區內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鐵路等軌道網絡的融合銜接,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作為《規劃》落地后首條開通的新線,廣石線自廣州市東部廣深城際鐵路石灘站引出,在北部的江村站接入京廣線。全線新建線路長約68.9公里,為雙線電氣化鐵路。全線設5個車站,這條線路開通后,將極大地滿足廣深鐵路連通京廣鐵路、廣茂鐵路、南廣鐵路、廣珠鐵路、南沙港鐵路、柳肇鐵路的客貨聯絡運輸需求,將提升廣州地區鐵路貨運運能1/3左右。
據了解,廣州樞紐外繞線(廣石線)的建設,20世紀80年代就有規劃設想。經過醞釀,2013年3月,原鐵道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復新建廣州鐵路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廣石線)項目建議書。2014年12月,原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復了新建廣州鐵路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廣石線)可行性研究報告,2015年12月30日廣州鐵路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廣石線)項目建設正式動工。
有了廣石線,多年來,廣州到廣州東間的貨運“腸梗阻”也被打通,初步實現樞紐內客貨分流形成“貨在外、客在內”的樞紐格局。
“廣州樞紐非常繁忙,特別是廣州站至廣州東站之間。2015年底,廣州至廣州東間有列車線條116對;而廣州站以北的大朗至棠溪間就有113對、京廣三線有37對,廣州站往西的廣茂線有43對。廣州至廣州東間的通行能力,明顯制約了廣州樞紐往深圳、粵東方向的能力?!睆V鐵集團運輸部總工程師李俊解釋道。
對于廣州鐵路樞紐來說,長期困擾的老大難之一是,廣州到廣州東間只有一條雙線鐵路,運輸能力受限。廣州樞紐廣州站往深圳間的運輸能力,存在梗阻有其歷史原因。南都記者了解到,從京廣線南下往深圳方向的普速客貨列車和從廣茂線往深圳方向的普速客貨列車,以及部分廣州往深圳方向的動車組,都要經過這條線路。多方向車流匯集于此,導致這段線路運輸能力緊張,也使廣州站和廣州東站遲遲無法啟動改造。
拉開廣州“高鐵進城”建設的序幕
廣石線的兩端分別連通全國普速鐵路主要干線京廣線,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際客貨運鐵路通道廣深線。它的開通運營,使大灣區鐵路客貨運輸能力得到大大釋放,為更多高鐵列車開進廣州市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進廣州鐵路樞紐規劃落地。其中一個關鍵的節點工程是建設廣石線?!睆V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廣石線是后續廣州站和廣州東站改造的前置性工程。
基于建設成本、環保等因素考慮,此前我國大部分高鐵站采用“站城分離”建設模式,選址遠離市區。因此加大了人們接駁高鐵的交通成本,在高鐵的方便快捷之外又造成了不便。
當前,對廣州市內居民來說,要坐京廣高鐵動車組列車必須去遠的廣州南站,市內交通接駁時間長。廣州南站與廣州站、廣州東站不能互聯互通的現狀,約束了樞紐內運輸效能的發揮。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錢春陽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連續兩年提出建議:要加快廣州南站至廣州站聯絡線建設?!艾F在從廣州南站出發的短途旅客,比如到深圳、香港、珠海、韶關、中山等地的旅客,往往從廣州市區來回廣州南站所花的時間,比從廣州南站到旅行目的地所花的時間還多,出行非常不方便。這種狀況直接影響了大量高鐵短途客流,許多人寧愿開車出行也不選擇坐高鐵?!?/p>
高鐵進城,絕非偶然。對于最早建設高鐵的歐洲和日本,“高鐵進城”并不陌生。國內深圳的福田站是高鐵進城的典型代表,也是位于城市中心商務區地下的高鐵站。高鐵進城,將帶動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直接注入中心城區,以提升整個中心城區的功能格局,這也為廣州的新一輪發展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B 珠機城際一期開通
廣州至珠澳再添新通道
8月18日,C9001次動車組由珠海站開出,宣告珠機城際一期珠海至珠海長隆段正式開通。從此,廣州市民也可以從南站出發乘坐廣珠城際至珠海站,在站內換乘珠機城際前往珠海長隆和橫琴,通過橫琴站還能直接前往澳門,廣州至珠海、澳門由此也增加了一條新通道。
根據鐵路部門的安排,珠機城際一期正式開通后,每天會有20趟車往返于珠海站至珠海長隆站,并有唯一一列從珠海長隆開往廣州南的列車,這列車為每晚由珠海長隆站開出的C7762次列車,到達珠海站后,將調頭為上行方向,轉換車次為C7780次,終點站廣州南,將途經中山站。
盡管目前從廣州到珠海長隆和橫琴暫時還無法直達,需要在珠海站進行一次換乘,但鐵路部門也表示預計一年內有望開通直達車次,廣珠城際沿線站點,都能實現直達珠海長隆站。
此外,目前廣州的乘客還可以在橫琴站快速通關前往澳門。目前橫琴站連通的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同步開通,旅客下車后可直達口岸,快速完成通關,橫琴站內部已經有大量橫琴口岸和澳門方向的指引牌,可以快速抵達橫琴口岸過關。
在珠機城際一期開通的同時,二期工程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珠機城際二期起于珠海長隆站終于珠海機場站,線路長度22.8公里,未來建成后也可以讓廣州乘客通過廣珠城際和珠機城際直達珠海機場,進一步增強廣州南站的輻射能力。
觀察
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公布后 廣州各區如何打好鐵路樞紐牌
與上周開通的兩條線路相對應,作為廣州鐵路貨運樞紐的江村編組站和廣州鐵路客運樞紐的廣州南站輻射能力進一步提升,而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看,作為江村編組站所在地的白云區和廣州南站所在地的番禺區無疑也因此獲得了發展的新動力。
為了發揮鐵路樞紐的經濟帶動作用,白云區一早在江村編組站附近規劃了白云大田鐵路經濟產業園和神山軌道交通產業園,意圖將該站和臨近的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貨運樞紐一起打包整合,發展物流、貿易和軌道交通全產業鏈。
廣州南站所在的番禺區則更是不用說,一早規劃了廣州南站商務區,意圖將南站的高鐵經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站城融合新典范。
事實上,不僅白云區和番禺區有此動作,在本月初國家發改委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后,廣州“一心五向”鐵路樞紐群在各區的分布基本落定,全市市域范圍內的15個(包括佛山西)鐵路樞紐散落在各個區,基本形成了“人人有牌可打”的局面。趁著本次廣石鐵路和珠機城際珠海至珠海長隆段的開通,南都記者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各區利用手里的鐵路樞紐來發展產業經濟的各種方法。
從結果上看,除了廣州站、廣州東站和廣州南站這些已經成型的站點,各區對新建的鐵路樞紐利用都非常積極,總體思路都是圍繞樞紐來打造新城或者新產業功能區,比如白云區提出的打造大田鐵路經濟產業園和神山軌道交通產業園、花都區要打造的北站新城、黃埔區要打造的魚珠灣總部集聚區、增城要打造的東部CBD。在實施進度上,白云、黃埔、花都等區出手較早,規劃的新城和新產業園早已經完成了規劃修編和征地,已逐步進行產業導入,這些區的鐵路經濟也因此領先一步。
1 白云
憑借鐵路樞紐打造全亞洲最大物流中心之一
毫無疑問,未來廣州的鐵路貨運樞紐會在白云區,這里不僅有江村編組站,還有在建的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后者是全國18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之一,也是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綜合鐵路樞紐。
目前白云區發展鐵路物流已有很好的基礎,廣州發往“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貨運班列都從這里出發。2016年8月28日,從這里開通首列中歐貨運班列,經滿洲里到達俄羅斯卡盧加州沃爾西諾。此外,首列“廣州—南亞”公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從白云始發途經西藏直達尼泊爾;國內首列開往越南河內的中越班列也從這里起步。隨著上述跨國班列的開通,從白云區出發的國際物流通道已逐步打開。
早在2016年白云區就做好規劃,意圖將區內的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大朗鐵路集裝箱站和江村編組站一起整合,共同形成L形國際鐵路經濟產業區,未來還將聯合白云機場、南沙港和公路,形成空鐵海聯運,爭取打造全亞洲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
為此,白云區早就規劃了大田鐵路經濟產業園和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圍繞鐵路貨運樞紐打造產業經濟。其中前者包含大田保稅物流園區、中心商務商貿區、內河港物流園區、多式聯運區等,精準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跨境商品聚集、交易、中轉和O2O跨境貿易于一體的產業區,為廣州拓展全球貿易腹地。
而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位于白云區與花都區交界處,總面積129.78公頃,規劃定位為“軌道裝備+智能電器”,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新能源和環保裝備制造等新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2017年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成立,白云區與廣州地鐵集團、廣州鐵投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也提出建設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
2 花都
依托廣州北站打造北站新城
坐擁廣州北站的花都區從2016年就提出建設北站新城的設想,在北站周邊將建成一個面積10平方公里的樞紐門戶區,通過建設交通聯絡線和白云機場聯手形成空鐵聯運,最終打造一個集商務會展、總部經濟、旅游購物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為支持北站地區開發建設,2015年廣州市批準北站周邊10平方公里土地為投融資封閉運行區,按“空鐵融合”、“站城一體”理念進行整體規劃。地區整體控規方案于次年啟動,采用整體規劃、分批上報的形式推進,今年1月31日北站新城樞紐門戶區控規通過市政府審批并實施。
根據已公布的北站總體規劃,未來花都區將發揮空鐵聯運優勢,集聚科創產業、現代服務業,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未來的北站會成為大灣區北部空鐵聯運大型交通樞紐、商旅門戶及現代服務業平臺、綠色生態站城融合發展區。
在實施層面,目前北站新城正全力進行拆遷安置區和配套市政道路的建設。首期北站安置區計劃今年底,二期安置區計劃明年下半年完工。
3 南沙
圍繞鐵路樞紐打造粵港合作新平臺
擁有鐵路南沙樞紐和慶盛樞紐的南沙則主打港澳合作。
南沙已將慶盛樞紐周邊片區規劃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科技創新節點、國際智慧創新城、人工智能產業引領示范區。目前慶盛樞紐周邊片區已經有了香港科技大學南沙分校,并且圍繞高校資源打造了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和慶盛人工智能產業園,目前這兩大項目都已經進入實施階段,特別是前者作為實施粵港合作的重大平臺之一,重點發展人工智能、互聯科技、創意創客、科技研發等產業。而對人工智能產業園,南沙提出將用5年左右時間建設一個3000畝的AI產業園區,力爭2022年打造千億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對于南沙樞紐片區,南沙也規劃了粵港深度合作園(起步區),通過充分銜接明珠科學園、南沙樞紐,發展專業服務、商貿會展、國際化人力資源服務、健康服務、國際文化交流合作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共享合作平臺和科技創新平臺。
從最近披露的消息看,南沙區對于粵港深度合作園的開放將采取創新的模式,合作園將由粵港聯合規劃設計,借鑒香港標準實施粵港聯合開發建設,力爭在構建粵港優質生活圈、打造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形成符合國際慣例的營商環境和社會管理服務體系方面取得新突破。
4 黃埔
依托魚珠站和黃埔站打造魚珠灣總部聚集區
依托東部交通樞紐組成部分的魚珠站和黃埔站,黃埔區正在大力開發建設魚珠灣總部集聚區,力爭對接港澳金融、航運及國際貿易資源。此外,知識城站則有中新知識城。
這塊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的總部區,已落定了多個總部項目和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包括最早開發、體量最大的保利魚珠港,以及廣物魚珠產城綜合體、南方智媒大廈、魚珠灣海絲創新中心、中俄金融中心、中國黃金集團大灣區總部基地等。
在今年年初廣東省通過的《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里,魚珠灣也獲批成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今年一季度已經有63個項目簽約動工投產,項目合計總投資1830億元。
5 增城
將新塘樞紐打造成東部CBD
擁有新塘樞紐和增城樞紐的增城區目標是打造廣州東部的CBD,為此區政府在新塘樞紐片區打造了一個U型空中連廊,形成三個功能、空間特色各異的空間組團,分別主打總部聚集區、智慧科技區和會展商務區。
已經開通的新塘站規劃規模為7臺17線,日均發送國鐵客流規模8.4萬人次,計劃引入9條軌道交通線,未來將建設成為高度復合與立體化的交通樞紐。增城區已經提出依托新塘交通樞紐的交通優勢及區位優勢,聚焦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的區域總部和職能總部,努力在原有的增城國家級開發區的基礎上再造一個國家級高新區。